香港成為長壽之都

人均壽命全球第二 百歲老人一千多名

生命時報 2009-01-23 (第 01 版)

香港紅十字會的義工們春節前探望88歲的文婆婆。
1月13日下午,香港觀塘區樂雅苑公園,傳來陣陣歡樂的笑聲。今年95歲的周今妹,正與年齡相仿的朋友們一邊在健身器材上鍛煉一邊聊天,其樂融融。

健康快樂、慈祥知足的高齡長者,已成為今日香江的一道風景。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08年發佈的世界人口狀況調查報告顯示,中國香港人均壽命排名全球第二,女性平均壽命85.4歲,僅次於日本的85.99歲;男性平均壽命79.3歲,僅次於冰島的79.4歲,香港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都。

65歲以上老人已達百萬

記者從特區政府統計處獲得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目前,香港百歲以上的老人有1510人,其中男性358人,女性1152人。1981年至2007年間,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激增三成四,已達百萬。

「港人壽命不斷提高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。隨著經濟發展,醫療改善,民眾更加關注自身健康,醫學界在防治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肝炎等慢性病方面也取得長足進步。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廖家傑教授認為,正是因為幾個因素同時具備,香港人才會如此長壽。

香港電台曾經採訪過40位百歲老人,並為他們設計了一份「活到一百歲的秘訣」問卷調查,希望能從老人們的日常起居、飲食、社交及精神生活等各個方面,找到壽星的長壽秘訣。調查結果顯示,壽星們最大的共通之處就是——生活規律而節制。規律的生活包括了合理飲食、堅持運動和娛樂放鬆三方面。香港健康醫療顧問許智文醫生接受採訪時表示。

飲食均衡長運動

日本和冰島人為何長壽?香港學者認為,原因有五點:一是膳食「少量多樣」,花色搭配、營養均衡;二是烹飪方式以生食或者蒸煮為主;三是喜歡吃海鮮,日本海產品消費量位居全球之冠;四是喜歡步行,寓鍛煉於平時;五是注重調節情緒。

事實上,地處南海、擁有數千公里海岸線的香港,不僅在環境上與日本和冰島相似,民眾的飲食方式也相去不遠。喜歡煲湯、飲食清淡、蒸煮食物、愛吃海鮮是香港人飲食的特點。香港居民曾先生說,他們主要是用蒸煮的方法來烹調食物,基本不煎炒烹炸,盡可能多地保持營養不被過多破壞。香港人家裡做飯很少用味精等調味品,餐館裡的菜也都標明「不含味精」。

運動也是重要一環。102歲的壽星容德芬曾透露,她每星期都要游泳,還要打一次麻將。她認為,「打麻將可以鍛煉頭腦靈活,不會變得老年癡呆。」不過,打麻將純屬娛樂,並非賭錢。今年76歲、家住荃灣的呂麗瓊自稱是「小字輩」,她最喜歡打六通拳,幾乎每天都操練一番。

「我喜歡散步,每週還會踩幾次健身單車。」年近百歲的周今妹身體硬朗,她自年輕時就喜歡運動,現在依然保持著這一良好習慣。她說,「我經常自己下廚做飯,洗菜、燒飯,看著簡單,卻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。」

「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長壽。香港百歲壽星的飲食起居都非常規律,並且長期如此。」廖家傑教授說。一項調查顯示,九成壽星不沾煙酒並主張少吃多餐;七成壽星以白米飯和清淡的蔬菜為主食;近九成壽星堅持運動,喜歡做「健康操」或者散步;近七成的壽星平時以收看電視為娛樂。也有不少壽星喜歡和親友在一起閒話家常。

醫療保障重預防

港人長壽,還與香港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密不可分。香港的公立醫院或診所完全由政府補貼,帶有很強的福利性質。在香港衛生署的官方網站上,各類資訊十分齊全,包括各種醫療機構相關人員的名字、電話、地址等等,一律公示,各種健康提示類的小冊子,市民還可以免費索取。

據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區域相關負責人介紹,香港人看病需要自己支付的收費較低。比如一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,平均每次看一次專科門診,成本大致是200元,自己只需支付20%,即40元就可以了,其餘部分由政府支付。如果生活實在貧困,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請,獲准後就能免費看病了。

記者瞭解到,在香港看一次普通門診,只需45港元,看急診也只要100港元。如果看專科門診,首次收取100港元,以後每次60港元。藥費也是象徵性地收取,每種藥物每個療程收費10港元,一個療程最短數天,最長16周。住院收費也不高,一天100港元,包括了手術費、藥費、床位費、伙食費等所有費用。

香港居民陳女士雙親已是90多歲高齡,她認為,香港的醫療除了水平高外,還非常方便。各種大的,小的、國有的、私立的醫院、診所比比皆是。「對老人更是無微不至。我父母偶爾去趟醫院,即使是小病,醫生也會從頭到腳,恨不得每根腳趾頭都檢查得一清二楚後,才放心讓他們回家。」

此外,廖家傑教授認為,對付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。「如果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治療,就太遲了。香港人的健康意識很強,不僅每年要定期體檢,一旦感覺身體不適,也會隨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,看看哪裡出了問題。這種習慣對港人長壽益處良多。」

樂善好施心態好

長壽的秘訣因人而異,但從總體來看,樂善好施是長壽的關鍵。多位壽星表示,想長壽,單靠健康飲食和做運動還不夠,「還要擁有一顆善心,因為助人是快樂之本,只有樂於助人,心境才能夠保持開朗。」今年81歲的姜月說,「力所能及,多多幫助別人,這樣才能心情開朗,遇事也就想得開、看得淡。」

「送人玫瑰,手有餘香。」香港的長壽老人多是慈善長者。現年101歲的香港影視業鼻祖邵逸夫一共向內地捐助了34億港元,興建了5229個教育和醫療項目,創立了「邵逸夫獎」,基金已高達50億港元,堪稱樂善好施的典範。

容德芬也是香港最年長的傑出義工,經常替其他老人縫補衣服,充當院友之間的調解員,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。在香港電台舉辦的「黃金歲月——我最喜愛的百歲公公婆婆」評選中,容德芬當選十佳。

曾任職香港中文大學衛生保健處處長的方玉輝醫生認為,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,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,積壓在心裡,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免疫系統。就香港壽星來看,他們的家庭不一定富有,但他們大多喜歡社交活動,這可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獨,保持健康的心態。周今妹告訴記者,自己有什麼不開心的事,會向夥伴們傾訴,大家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一番,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。

駐香港特派記者 武少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