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來人分享做運動的好處

經濟日報 2012-8-20

81 歲運動愛好者不論外表、體力、精神狀態等都比實際年輕

運動對身體好,但要的起心肝建立恒常做運動的習慣,非一朝一夕的事。如何將運動變成生活一部分?聽聽黎?的分享吧!她由不愛做運動變成多種運動高手,她說:「因為運動改變了我。」運動帶給她神奇效果,難怪她每天都無運動不歡。黎?今年 81 歲,合乎婆婆的稱呼,但見到她真人後,還是稱她做黎女士更合適,因為不論外表、體力、精神狀態等都比實際年輕。像我們要到公園拍照,沿途要行上一條長斜路,她的步速不慢且快,邊說邊走都沒有喘氣。此外,她說話時總帶著很燦爛的笑容,又會隨時手舞足蹈做不同動作,身手如此靈活,腦袋轉得快,全是拜運動所賜。

不說不知,年輕時的她是個弱質纖纖、說話陰聲細氣的小婦人,自經歷 3 次生育後身體更每況愈下,一度飽受高血壓、貧血、經常發燒、精神衰弱、失眠、頭痛、經量過多等問題困擾,長年需要求診和服藥,日子不好過,她坦言:「當時的我,身體極之虛弱、面無血色、手腳時常冰冷,雖然已經不用工作,但平日總是很疲累。」朋友見她常常生病,鼓勵她每個早上跟其他朋友們一起去行山,她覺得應該不會太辛苦,所以就跟著去,結果很快已養成了每日早上 5 時半起床、6 時起行,到附近的山徑徒步上山和下山的習慣,並且持續多年。「我以前從不做運動,行山運動就適合我這些人,因為運動量少,容易做到,加上有很多朋友一起行,推動我堅持下去。」

多年後,她從行山朋友中認識了一位太極師傅,並拜師學藝,每周上一堂。「學了太極只有三、四年時間,師傅見我打得不錯,找我幫手做助教,我分配好照顧子女的時間,可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。」沒多久後,她以太極取代原有的行山活動,風雨不改每天跟學生一起耍太極。好學的她,還學習六通拳,也發現自己對六通拳的興趣比太極大,經過長時間的練習,很快達到師傅級,每朝早上定時開班授徒,太極的教授則暫停。她指出,六通拳是一種繞著身體部分的筋骨經絡作伸展整理的運動,一共有 36 式。「練習六通拳後,自覺打通經絡,達到行氣活血。其實,自從行山開始,身體已好了一點,練習太極和六通拳多年後,變化更明顯,包括再沒有貧血、少患傷風感冒、失眠也消失等,其中血壓保持穩定,是最大得著。」

當時的她,早上打六通拳,下午練習仍未普及的瑜伽。「初時見社區中心有得報名學瑜伽,我不知道是甚麼都去試。那時候經常做一個元寶式,即伏在地上將手腳反轉朝天。另外一個是躺在地上做大字形動作,當然有其他招式,不過忘記了,總之覺得每次做完後的筋鬆了很多,心情好暢快。」

期後,有不少人希望跟她學習太極,她也決定重回太極的懷抱,往後的時間專注教授太極。與此同時,她不在乎自己年事已高,主動學習不同的運動,包括元極舞、拜神舞等養生舞蹈,活動量較大,但她應付自如,甚至經常跟其他隊友到不同地方表演,日子過得充實。

近幾年,她學習毛巾操、防跌運動,一如過往,最後的身份都由學生變為老師。「我一邊教人,一邊當做運動,對自己有好處。說真的,自覺平衡力不錯,從不跌倒,可能是我長期練習太極之故,早已打好根基。」某次落斜路,站在她身後的朋友突然失重心衝向前,慶幸她反應快馬步又夠穩,沒有被推倒,而這個經歷,也讓她感到安慰,證明過去數十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。黎?除 20 多年前做了一次割膽石手術,以及每天要服食血壓藥來控制血壓外,身體總是健健康康。別人經常說她中氣十足,說話響亮,腳骨力好,精神又十分飽滿,一頭濃密的秀髮令人羨慕不已。雖然數年前她承受喪夫之痛,情緒一度低落,但最後也安然過渡。「唔開心時的確少了做運動,不過我無中斷,之後如常做。運動令人健康和改善情緒,所以至今會繼續學習其他運動。」日常生活中,她吃得清淡,多吃蔬菜和魚類,不沾零食和油炸食物。平日愛做義工,會替其他長者量血壓,同時很喜歡參加地區長者中心的活動,包括聽講座,希望多吸收保健知識,助人自助。

長者怎樣做運動才最安全和有效?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表示,留意到有些長者在公園做運動時,會突然把腿放在欄杆上「un下un下」,這個動彈式伸展動作,可增加肌肉受傷機會。他說:「建議長者做靜態式伸展動作,即是緩慢地把肌肉伸展,能夠避免過分伸展及拉傷肌肉。不宜做幅度大的動作,如向後拗腰,會令關節壓力增加。」另一方面,阻力訓練對長者甚為重要,因為隨年齡增長,肌肉量逐漸流失,容易失平衡,因此不妨多做肌肉訓練,提升平衡力,減少骨折機會。可善用公園裏的器械設施,會對肩膊、腿部肌肉提供足夠訓練。

他補充,雖然長者的新陳代謝較年輕時慢,但運動效果已足夠他們應付日常所需,例如柔軟度提高,令關節活動幅度增加,受傷機會減低。反之關節活動幅度欠佳,日常活動能力也隨之下降,有機會妨礙起居生活,造成自我形象低落。由此可見,提升關節活動幅度是較重要的一部分。